VMware VCF9.0 存储服务VSAN

VMware VCF9.0 存储服务VSAN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 IT 格局中,企业面临着多种趋势的交汇,这些趋势正在重塑他们对基础架构(尤其是存储)的认知 VCF 9.0 为 VMware vSAN 带来了重大改进,顺应了这些趋势,并帮助企业以高效、高性能和高弹性满足现代存储需求。

所属分类:

关键词:

产品详情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 IT 格局中,企业面临着多种趋势的交汇,这些趋势正在重塑他们对基础架构(尤其是存储)的认知 VCF 9.0 为 VMware vSAN 带来了重大改进,顺应了这些趋势,并帮助企业以高效、高性能和高弹性满足现代存储需求。


        行业趋势与客户挑战
        企业在数据中心与市场环境中正经历剧烈变革,许多挑战已难以通过现有架构应对,数字化转型因此成为当务之急。
        第一个显著趋势是数据的持续增长。数据早已被视为“数字黄金”,它为组织带来了洞察力、新产品和新服务,从而构建竞争优势。如今数据中心中增长最快的数据类型是非结构化数据,同时整体数据量也在快速上升。如何以合理成本存储与保留这些数据已成为 IT 关注的核心。因此,IT 部门亟需如重复数据删除(Deduplication)与压缩等提升存储效率的技术,以控制总体拥有成本(TCO)。同时,他们也需要具备大容量、低延迟特性的存储系统,既能提供出色的性能,又能兼顾成本效益,满足应用程序对数据访问的需求。
        随着数据量的增长,应用对数据的访问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各类组织正加速采用新型存储接口,以便将数据转化为新的收益来源。为满足这一趋势,企业正在越来越多的采用对象存储(Object Storage)和高性能文件存储(High-Performance File Storage)作为 AI 工作负载的主要访问接口。这些新兴工作负载也对数据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在提升 AI 模型准确性和降低延迟方面。尽管当下 IT 部门仍采用不同的单一解决方案来应对各种数据类型,但他们更倾向于统一的存储平台,以简化管理流程、提升运营效率。
        在数据增长和新型存储接口带来的挑战之外,混合云策略的广泛采用也进一步加剧了基础架构蔓延的问题。根据博通近期的一项研究显示,92% 的组织正在使用私有云与公有云相结合的环境,这意味着数据和工作负载已分布在本地数据中心、边缘位置和公有云之间。然而,这种基础架构的蔓延趋势导致了大量依赖单一解决方案的差异化设计,使得在大规模环境中进行统一管理变得愈加困难。为降低复杂性,IT 迫切需要一种在所有环境中都能保持一致性的存储基础架构与运维方式。
        哪些工作负载正在驱动数据增长并在多种环境中推动对新型接口的需求?答案是:人工智能(AI)!
AI 工作负载正对存储基础架构提出全新的要求。无论是较为成熟的预测式 AI(Predictive AI),还是迅速兴起的生成式 AI(Generative AI),都依赖于对海量数据的快速、可靠访问。尽管不同 AI 工作负载对存储的要求各异,即便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检索增强生成(RAG, Retrieval Augmented Generation)工作负载,也远远超出传统基于机械硬盘(HDD)存储系统的性能能力。当前大量 AI 所依赖的数据仍存放在这些传统系统中,但它们已难以满足高性能、低延迟的需求。此外,AI 环境还要求 GPU 能够绕过 CPU 瓶颈,直接高速访问存储系统,从而最大程度降低数据处理延迟。这对底层存储架构的性能、连接性和并发访问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尽管许多应用仍在虚拟机中运行,但容器的采用率持续上升,尤其在 AI 工作负载领域表现尤为显著。容器本质上是短暂的(ephemeral),但其所依赖的存储必须是持久的,并且需要与容器生命周期解耦。随着容器的大规模部署,存储管理也必须精细化,往往需要精确到单个容器卷(Container Volume)级别。同时,存储系统还必须与容器编排平台(如 Kubernetes)深度集成,以支持快速的应用开发与部署。因此,IT 部门迫切需要一种能够以容器扩展速度同步扩展的软件定义存储,并能够使用与虚拟机相同的工具和粒度来管理容器存储资源。与此同时,开发人员还需要通过他们日常使用的工具,快速访问底层基础架构,以加快产品推向市场的速度。
        最后,网络弹性(Cyber Resilience)依然是企业的核心关注点之一。勒索软件仍是一大严重威胁——2023 年有三分之二的组织遭遇攻击,其中超过 75% 的事件涉及数据加密。网络安全问题已被广泛认定为 CIO 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


        我们的存储愿景与现行的解决方案
        VMware 在 VMware Cloud Foundation 中的存储愿景,是在软件定义的私有云架构中,提供全面集成且一致的存储能力,覆盖本地数据中心、边缘位置、公有云以及主权云环境。我们的战略聚焦于构建一个统一的、多用途的存储平台,该平台能够同时支持主存储与次级存储的应用场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工作负载和数据格式。这个平台的设计目标是:简化运维流程、增强安全性、降低整体成本,并加速企业的技术创新。


        降低存储成本
        我们正以独特方式积极回应客户对成本的关注。在 VMware Cloud Foundation 的授权模式中,每个计算核心都包含 1 TiB 的 vSAN 存储容量,这一模式已帮助客户实现平均 30% 的存储成本降低,部分客户报告的总体拥有成本(TCO)降低甚至超过 40%,相比传统控制器架构存储阵列效果显著。
        我们还通过支持认证的通用商用服务器进一步降低成本,目前已有来自 15 家 OEM 厂商的 500 多款 vSAN ReadyNode 节点,平均每 TiB 存储的成本降低达 46%。我们的按需横向扩展型超融合架构消除了传统纵向扩展系统中常见的超额配置容量带来的资源浪费,同时基于标准服务器的架构也显著降低了支持与运维成本。最终,客户可以获得适用于关键业务负载的高性能、高可靠性存储系统,而无需承担传统阵列的高昂价格。
        在 VCF 9.0 中,我们引入了基于软件的全局重复数据删除(Global Deduplication)功能,进一步帮助客户压缩存储容量开销,在某些场景下容量可减少高达 8 倍,这在数据量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尤为重要。新版 vSAN 的去重机制专为低 CPU 开销而设计,适用于集群内的所有数据。其采用后处理方式(Post-process Deduplication),在系统空闲时自动运行,对业务影响极小。与传统存储只能在一对 I/O 控制器后的存储范围内进行去重不同,vSAN 的去重域随集群规模线性扩展,从而实现更高的存储效率。
        后续我们将继续探索通过高密度存储介质进一步降低单位存储成本的可能性,这些介质不仅满足严苛的性能与延迟要求,还将配合我们差异化的许可模式,解锁更多使用场景(如备份场景中的次级存储),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


        为 AI 工作负载提供低延迟存储
        AI 工作负载对基础架构提出了更高要求,而 vSAN 通过其新一代 Express Storage Architecture 有效应对这一挑战。当前,vSAN ESA 每个节点可提供高达 30 万 IOPS 的性能,即使在高峰期间也能实现亚毫秒级的持续低延迟。与传统存储系统仅能扩展容量而无法提升性能不同,vSAN ESA 能够在集群扩展的同时,同步提升性能与容量。此外,vSAN 在节点故障场景中的处理也更加优雅。在近期的一项测试中,vSAN 在发生故障时的延迟比传统存储低 60%,进一步验证了其在关键任务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 9.0 的版本中,我们通过网络流量分离(Traffic Separation) 技术,将计算资源与存储资源的网络通信独立开来,进一步将 vSAN 存储集群的性能提升多达 25%。这一功能不仅释放了存储网络带宽,还让客户能够更灵活的利用现有网络投资。对于有网络分隔需求的客户而言,这意味着可以为计算资源选择更低带宽、成本更低的网络,而无需为计算和存储统一配置高成本、高带宽网络架构。
        后续我们计划将 vSAN 的低延迟优势拓展至更多次级存储应用场景,使其成为预测式 AI 与生成式 AI 工作负载的理想存储平台。vSAN 将通过高容量、低延迟、可横向扩展的架构,为这些数据密集型、性能敏感型应用提供精准匹配的存储支持。


        为所有工作负载提供软件定义存储
        VMware vSAN 提供了一种灵活的软件定义横向扩展架构,使企业能够按需优化和扩展其存储资源。客户既可以线性扩展,也可以采用分离式架构,实现按需起步、小规模部署,最终扩展至 PB 级规模。
        通过 CSI 驱动,VMware vSAN 支持容器工作负载所需的持久卷,开发人员可以继续使用他们熟悉的工具访问 VMware 基础架构。管理员也可以对容器卷实现精细化可视与控制,并将持久卷作为数据存储的关键进行统一管理。vSAN 与 CSI 驱动深度集成,容器部署可借助基于存储策略的管理(Storage-Policy Based Management, SPBM) 实现快速、大规模上线,从而匹配容器快速迭代的需求。
        在 VCF 9.0 中,VCF Automation 提供了便捷方式,为多个租户统一提供卷服务。无论是传统 VM 的存储需求,还是 VMware Kubernetes Service(VKS)中容器的持久卷需求,都能在同一平台上得到有效满足。
        后续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多租户支持与“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能力,为开发团队提供快速访问资源的能力,同时确保企业在资源管理、安全与合规方面保持充分的治理和控制力。


        在本地、边缘与公有/主权云环境中实现一致的存储运维模型
        为了支持一致性运维,VCF 在所有 VMware 环境中提供统一的软件定义基础架构。这大大简化了数据中心、边缘和公有云环境中的部署与管理流程。VMware 通过与广泛的公有云合作伙伴建立独特合作关系——涵盖所有主流超大规模云服务商及数百家区域云服务提供商——为客户在其私有云环境中提供包括存储管理在内的一致化体验。
        VCF 9.0 在存储运维方面带来了多项关键创新。客户现在可以将 VCF 的所有运维优势(如自动化部署、扩展和更新)延伸至所有基于 vSAN 的基础设施环境中。通过多站点功能,VCF 可大幅减少监控和故障排除时间,并提供一个统一控制台,集中管理所有 VCF 存储资源(包括 vSAN、VMFS 和 NFS)。统一控制台不仅可提供跨站点的健康告警,还内置大量健康检测机制,并提供引导式修复步骤,协助用户快速定位并解决问题。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超大规模云合作伙伴将陆续在其 VMware 服务中引入 vSAN ESA。包括 AWS 上的 VMware Cloud Foundation、Google Cloud VMware Engine 以及 Azure VMware Solution 在内的多个云平台,都将集成支持 ESA 架构的 VCF 方案。
        为配合这一战略,自 VVF/VCF 9.0 起,vVols(虚拟卷)功能将开始进入弃用阶段,并将在后续 VVF/VCF 9.x 版本中被完全停用。由于大多数公有云和主权云服务商并未采用或提供 vVols,因此 vVols 无法实现跨本地、边缘与云环境的一致运维模型。在整个生命周期中,vVols 的采用率始终较低,仅在少数 vSphere 客户群中少量应用(比例为个位数)。如需更多信息,可参阅相关知识库文章。后续我们将继续通过支持 VMFS 和 NFS 类型的数据存储选项,为客户提供外部存储的灵活性与选择权,以满足多样化的业务需求。


        为私有云构建原生安全与网络弹性
        安全与弹性是 vSAN 的核心设计理念,也是 VCF 客户的基本需求。自 vSAN 8.0 起,我们引入了新一代快照功能;而在 vSAN 8 Update 3 中,我们进一步推出了 vSAN 数据保护,使 VCF 管理员能够轻松应对如意外删除虚拟机(VM)或勒索软件攻击等恶意行为带来的数据损失。借助灵活配置的保护组(Protection Groups),用户可明确指定哪些虚拟机需要被保护、保护频率及保留周期,简化操作的同时实现强大防护。平台还支持不可变快照(Immutable Snapshots),并提供通过 FIPS 140-3 验证的静态与传输加密,强化数据在任意状态下的安全保障。
        在 VCF 9.0 中,我们引入了基于 vSAN 数据保护的新功能:vSAN 到 vSAN 的远程复制(vSAN-to-vSAN Replication),可将 vSAN 快照异步复制到任意 vSAN ESA 存储池(无论是超融合架构 HCI,还是解耦式架构)。vSAN 复制是一个高性能、低成本的异步复制方案,且相较传统阵列复制解决方案,在简化恢复流程和缩短恢复时间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传统存储通常基于 LUN 级别复制,而 vSAN 复制可实现单台虚拟机级别的精细化复制与恢复,不仅减少远端站点的存储需求,还降低网络带宽压力。恢复、故障切换与回切流程也更加简单,无需在 LUN 级批量操作。
        为了进一步释放平台价值,vSAN 复制还与 VMware Live Recovery集成,支持 VCF 环境下的网络安全恢复与灾难恢复功能。在 VCF 9.0 中,VLR 支持将数据恢复至本地隔离的资源池中,构建关键的网络恢复拓扑,特别适用于因数据主权、隐私或地域性法规而不能将数据存储在公有云中的客户。vSAN 复制与 VLR 的深度集成还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快照版本,有助于满足网络恢复场景中对“非感染数据版本”的追溯需求。由于最新的恢复点通常会被恶意加密,IT 团队需要通过回溯机制精准定位未受影响的快照副本。此外,无论是网络安全恢复还是自动化的灾难恢复,都可通过一台 VLR 设备统一管理,简化运维工作,同时借助 vSAN 存储集群实现恢复基础架构的灵活扩展。
        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客户实现从预防 → 检测 → 恢复的闭环网络安全能力。为实现这一愿景,我们即将推出智能威胁检测(Intelligent Threat Detection)功能,它将集成 AI/ML 驱动的主动加密防护机制,并通过分析多个恢复点的数据与元数据参数,实现早期检测、最小化攻击影响范围(Blast Radius)。


        为所有数据类型打造统一存储平台
        长期以来,客户一直期望拥有一个通用的统一存储平台,能够满足所有工作负载的需求,而不必为每种特定场景单独采购不同的单一产品。当前环境下,分别部署块存储、文件存储和对象存储解决方案不仅带来运维复杂度的上升,也增加了架构管理与成本负担。
        vSAN 自诞生之初便原生支持块存储(Block Storage),并在 2019 年引入了原生文件服务(Native File Services)。在 VCF 9.0 中,vSAN 的文件服务进一步增强了可扩展性,每个集群最多支持 500 个文件共享(File Shares),显著提升在文件型应用场景下的承载能力。
        后续vSAN 将持续增强协议集成能力,重点引入为现代 AI 工作负载量身打造的高吞吐、低延迟协议,以全面满足 AI 时代对存储系统的新一轮性能与效率需求。
       

         展望未来
        VMware vSAN 是企业信赖的集成式私有云存储平台,专为承载关键业务应用而设计。它不仅帮助组织降低资本支出与运维成本,还能提供现代工作负载所需的性能、扩展性与弹性——无论是云原生应用,还是 AI 驱动的数据分析。
        凭借在边缘、核心与云环境中保持一致的运维体验,以及行业领先的网络安全弹性能力,vSAN 正成为构建现代私有云的坚实基础。
        未来,我们将持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推动更低的总体拥有成本(TCO),简化多站点运维流程,加速开发者交付效率,并支持大规模 AI 部署,帮助企业 IT 更高效地应对当下最严峻的挑战。

荣誉证书

SmartX金牌合作伙伴证书

这里是占位文字

ISO27001资质证书

这里是占位文字

ISO9001认证证书

这里是占位文字

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这里是占位文字

华鲲振宇授权证书

这里是占位文字

华为银牌认证

这里是占位文字

arrow
arrow

在线询价

%{tishi_zhanwei}%

相关产品